close

  

工商時報【譚淑珍】

有些話,其實說得沒錯,但是,聽了,就是不爽。這種情形最常發生在與政府的溝通過程中。

日前,行政院長林全率相關閣員與工總及工業界面對面溝通。林全在總結時說,「各位的意見不會得到充分的滿足,是因為社會上往往對很多事情有不同的要求,必須要尋求平?。」

「我在這裡強調的是,希望溝通能夠繼續,是因為只要各位認為你的主張是對產業、對國家是有利的,可以理直氣壯的講道理,講道理的意思是說,告訴我為什麼要這樣做?」

「我們會考量、會研究,但是不代表說一定可以,但是不行,也會告訴你這樣做有什麼後遺症,有什麼問題存在。所以,我不預期各位都能得到滿意的答覆,我也知道會有這種情況發生,如果你們的不滿意是有道理的,就請繼續溝通。總而言之,我希望溝通是永遠存在的,溝通不只是面對面的溝通,後續溝通可不侷限任何形式 。」

林全說的話,其實沒有什麼問題,但是,聽在業者的耳裡,就是不爽。如果不是因為覺得有道理,不是認為問題是卡在政府的法令規章上,企業界會閒著沒事,坐在台下2、3個小時,等著當面向「行政院長」尋求解決之道?

凡事都有不同面向,企業界當然清楚,若不是覺得自己的面向被「忽視」或「輕待」,需要一而再,再而三的年復一年的提了再提、說了再說?

溝通當然不只是面對面,但是,面對面的溝通,得到的不是「對不起,我們目前只能做到這樣」,就是「如果不能得到滿足,我很抱歉」官員這類回應,又能期待其他什麼形式的溝通?

就以教育用品公會顧問李翼文在會中提出的問題為例。他的問題,也是很多工業界的共同問題:缺工。他的問題分兩個層次,一是外勞核配比例的合理性,一是找不到工人。

在外勞核配比例上,因為他們的產品是鉛筆,因而被歸類為教育用品,但是就生產流程來看,則屬木材加工類別,而行業別的不同,核配比例也不同,很不幸的李翼文的公司因產品屬性被列為四級15%,若按生產流程應可分配到35%。

他問題是,他們的生意還不錯,因此需要更多勞工,但是,因本勞苦尋不著,進而向勞動部板橋就業輔助站尋求協助,結果登錄了一個多月了,找不到半個人,這也影響到他們公司引用外勞的比例,因為他們連同附加就業安定金可額外引用外勞的部分,「已經用到了極限」。

所以,他想問,核配標準是不是也可以將生產流程納入考量,而不只是就表面的行業類別為基準。

結果,勞動部官員以工業局的核定就是15%為由指出,如果不能滿足,「我很抱歉。」因為政府的政策就是:「應用外國的勞動力是為促進本國的就業及提升國德州撲克偷雞技巧:虛張聲勢家競爭力。」如果全廠或是很高的比例是用外勞,「我相信也一定不會得到社會的共識。」

不能說這個官員有錯,但是,就是聽不出來有想要解決問題的熱情與誠意,業者當然是只有「不爽」的感覺。

幸運女神二十一點贏錢技巧澳門賭場之輪盤禮儀58EB38252C331CAB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d5nnv9 的頭像
    fd5nnv9

    fd5nnv9的部落格

    fd5nnv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